新观察: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和路径

2021-05-10 13:20:36 admin 22

新观察: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和路径

   近日,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《人民邮电》报采访时表示,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资源共享的载体,它可以下连万物,上接应用。下连万物连的是设备、系统、工业参数、软件工具、车间工厂等,应连尽连,汇聚所有生产要素。同时,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的载体,比如5G在消费领域的互联使得流媒体更加顺畅。然而,在工业场景,机器设备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智能化技术,还需要不断创新。比如区块链、数字孪生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一系列的信息技术需要工业互联网作为平台和载体,让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和壮大。

   另外,工业互联网又是一个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,打通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。“以烟叶为例,烟叶种植是农业,烟草生产是工业,烟流通到市场是服务业,实际上已经模糊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。还有很多类似案例都是打通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的融通模式,诞生了很多新业态。”徐晓兰表示。

工业平板电脑应用

   工业互联网是产业链、价值链、供应链的全面链接,促进发展内外融生的市场体系,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。研究表明,2020年,工业互联网对GDP的贡献占比达到3.63%。徐晓兰认为,随着“十四五”的推进,整个国家包括各个行业都在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,它对GDP的贡献会逐步达到两位数的占比。

   如今,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其上半场是以消费互联为特征,特点是平台化和共享化,比如电子商务、各种支付、APP应用等,都强调使用权,并逐步释放出了更多的供给和需求,促使平台经济快速发展。

   数字经济到了下半场是以工业互联为特征,它依然有平台化和共享化的特点,更关键的是,工业互联网推动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要素,就是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从点、线、面、域四个维度看数字经济在工业互联时代发展的特征,“点”是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,逐步从被动应用工具变为主动升级调用平台,从单点管控逐步到全流程,从单一领域变成生态领域,将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企业之间、集团之间竞争,更多的是体系之间、生态之间的竞争。

   “线”指行业的数字化转型,我国行业门类最为齐全,但是隔行如隔山,每个行业的基础、痛点难点和实施路径都不一样,要以每个行业的应用为牵引带动数字化转型。

   “面”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,一二三产业、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,需要培育更多的新业态、新模式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。

   “域”指区域的协调发展,我国的经济特征是以区域经济带动性为主,比如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、成渝等都在不断打造经济的区域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。特别是以长三角为例,一市三省打通区域的协同能力、区域数字化资源创新能力,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韧性。

   徐晓兰表示,工业互联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,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和路径。在消费互联时代,从订单、物流、批发经营到终端零售,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制造业的后端问题。但是到了前端,比如研发设计、原料采购、加工制造等,前端的生产要素并没有形成规模集聚,没有发挥数据最大的赋能价值,带动全生命周期能力水平的提升。

   而工业互联网加速了制造业生产要素的集聚,夯实了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根基。最重要的是,我国有基本的经济制度优势,有超大规模的市场,能够从供给侧出发,以市场为主体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制造业的产业链集聚,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。“‘工业四基’(核心技术零部件和元器件、先进基础工艺、关键基础材料、产业技术基础)是制造业的短板,也是薄弱环节,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来解决‘工业四基’的问题,同时才能促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。”徐晓兰说。

   深化工业互联网的行业应用是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,当前工业互联网已经渗透到能源、矿业、钢铁、建筑、医疗、汽车、电子、建材等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,有力推动了转型升级,也催生了新的增长点。

   “企业是工业互联网的主战场,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为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,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。”徐晓兰表示,同时,做大增量,推动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;融通发展,激发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