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互联网,对接生产需求,重塑管理方式,提升智能水平

2021-02-04 13:25:22 admin 29

工业互联网,对接生产需求,重塑管理方式,提升智能水平

   推进生产智能化、开展远程运维、打造柔性生产链……近年来,我国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,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。未来,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进一步融合发展,工业互联网将让工厂更“聪明”,让工人更“省力”。

   坐在办公室,点击操作板,屏幕上生产进度、交货时间一目了然。这就是现代化工业云互联网生产应用场景。近年来,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为生产注入新动力,我国制造业的面貌正在重塑,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。

KAP$9137MCUNW4ZW4[0X8)G_副本.jpg

   2017年11月,我国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——《关于深化“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”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》,指出工业互联网打造人、机、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,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。前不久,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《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强调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,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,提升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水平。

   投入巨大,人才短缺,技术落地受企业和平台多方限制

   工业互联网落地并不容易。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,数据不联通、采不到,成为一大堵点。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资源。但即便在同一个企业,生产管理、销售采购、客户管理系统也经常不联通。企业将数据放到平台上,也担心不安全。一位平台服务商提到,某发动机厂家希望采集整车厂上发动机的运行数据,用来改进产品。但整车厂回复:这些数据不能对外。

   企业还有别的顾虑:一是投入巨大。“一套系统,动辄上百万元,更新设备还得花不少钱。”张显桂说。二是缺少信息化人才,提不出需求。工业制造涉及的生产设备多,业务链条长,多位服务平台负责人表示,了解企业需求就要花很多时间,有时谈到一半才发现供需双方并不匹配。

   目前,平台方面也有局限。真正意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刚刚起步不久,目前平台解决的多数是相对浅层次的问题。但工业需求五花八门,平台只能通过做项目,不断积累经验。

   需要深度挖掘数据信息,建好安全屏障,筑牢制造业基础

   随着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入,未来制造业的研发、设计、生产等将更加依赖工业软件的仿真、模拟等功能,平台软件的生态也将逐渐完善。但在工业软件、平台底层框架上的不足,可能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隐忧。多位专家表示,我国工业技术沉淀相对不足,企业普遍缺乏工艺参数、工业知识的管理,加上市场支撑不够,国产工业技术软件短板突出,高端工业软件对外依赖严重。

   多位专家提醒,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,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化为制造业要素,目的是加强工业制造。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生产方式,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制造逻辑。制造业升级,基础得打牢;否则,工厂再智能,生产工艺跟不上,做不出高精度、高质量的产品,仍然难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。

   技术红利 务实为要

   发挥好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价值,重在一个“实”字。制造企业若想享受技术红利,要落实信息化基础,有尝试才有收获;服务平台要成长壮大,也要扎实做好应用场景,沉淀才可能成就金字招牌;管理部门期盼新业态兴旺,更得务实着力,不忘服务制造业升级初衷,做好引导和管理。

   近年来,新技术不断涌现,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莫不在于发现真需求、解决真问题。炒作概念虽可能风光一时,但最终会成为过眼云烟。工业互联网要由浅入深不断推进,基础打得牢,才能走得远。